苏州大学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心源于1964年原苏州医学院设立的放射医学系,是新中国最早系统开展放射医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在国家核事业起步阶段,承担了辐射防护、剂量监测和生物效应研究等关键任务,为“两弹一艇”等重大战略提供了科技与人才支持。经过六十余年发展,依托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和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辐射损伤与救治实验室(2024年获批)等平台,已成为我国放射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心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在国内放射医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2021–202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5000万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其中10余项实现转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主编国内首部系统性放射生物学教材,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心拥有结构合理、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包括教职与研究人员28人、高级实验师3人,含国际知名科学家在内的客座教授3人。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辐射损伤机理与防护:聚焦于电离辐射对肠道、皮肤、肺、骨等多器官损伤的分子机制,探索干细胞、菌群调控、免疫微环境等新型干预策略,研发辐射防护药物与救治技术;(2)肿瘤精准放疗:开展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重离子治疗、肿瘤氧调控、肿瘤干细胞靶向等前沿交叉研究,提升肿瘤放疗疗效与正常组织保护水平;(3)空间辐射生物学:针对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研究空间辐射与微重力等复合环境的生物效应,建立辐射风险评估模型与防护技术体系。
中心秉承“立足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健康”的宗旨,持续开展放射生物学基础与转化研究,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辐射损伤防治、肿瘤放疗创新与空间辐射生物研究的学术高地与人才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