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副教授与附二院田野教授团队在放射性肠损伤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661

近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李明副教授和附二院田野教授团队合作在《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红皮)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obiotic Consortia Protect the Intestine Against Radiation Injury by Improv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Homeostasis” (DOI: https://doi.org/10.1016/j.ijrobp.2024.03.003)的研究论文。

放射性肠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放射治疗副反应,当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护肠道健康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益生菌因其潜在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而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复合益生菌对放射性肠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其相关代谢机制。研究显示复合益生菌提高了致死剂量全腹照射小鼠的存活率、改善了临床评分、减轻了黏膜损伤。此外,复合益生菌促进了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了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并调节了辐照小鼠的氧化还原失衡和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复合益生菌诱导了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构,特别是富集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与复合益生菌相关的显著代谢变化,包括抗炎和抗辐射代谢物水平的升高。该发现不仅揭示了复合益生菌在促进肠道辐射损伤恢复中的潜在作用,还为开发基于益生菌的放射性肠损伤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1 肠道菌群失调在放射性肠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生谢黎伟和硕士生鲁海燕、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硕士生唐林峰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田野教授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李明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