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在中国核学会指导下,由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与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论坛”在山东威海召开。在论坛的开幕式上国防科技工业局一级调研员覃茜、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为论坛致辞;在论坛的报告环节,十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分别做了精彩报告;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论坛的开幕式由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耿建华教授主持,高克立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医学物理师是核技术与医疗技术深度衔接的关键纽带,为现代医学的持续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中国核学会始终聚焦医学物理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未来,学会将进一步彰显自身平台优势,深化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单位的多方协作与经验互鉴,加速医学物理技术的创新迭代与落地转化,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贡献坚实力量。覃茜调研员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核技术应用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局高度重视国内医学物理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物理师的职业发展、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等方面,虽然在医学物理从业人数不多,但是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对于确保放疗设备、影像设备等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实现病灶的精准定位与剂量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防科工局将积极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会同卫生主管部门来共同推进医学物理师体系的建设。

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立在为论坛致辞

国防科技工业局一级调研员覃茜为论坛致辞
论坛的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首席专家陈盛祖教授及苏州大学俞家华副教授主持。中国核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何作祥教授、中国核学会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金英教授、昆山杜克大学殷芳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瑞杰教授、南华大学冯松教授、中山大学樊卫教授、苏州大学屈卫卫副教授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张东翔教授分别报告了各自在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并分享了所取得的成果;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蔡璟教授分享了全球医学物理发展及香港医学物理师教育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原副总干事杨大助司长在IAEA医学物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思考。
本次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医学物理领域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凝聚了行业发展共识、分享了前沿实践经验。论坛上各方的深入探讨与积极建言为我国医学物理师体系建设、技术应用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发挥,以及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发力,我国医学物理领域将迎来更规范、更快速的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与人才根基。

(撰稿人俞家华、第一审稿人朱本兴、审稿人王成奎,第一校稿人俞家华、第二校稿人朱本兴、校稿人王成奎)